天道酬勤,地道酬善,人道酬诚,商道酬信,业道酬精

人在道中,而不知其存在,就如同鱼在水中,不知水的存在,但我们也如同鱼离不开水一般,无法脱离道而存在。许多人参悟一世,或许只得其百分之一的精髓,而我们,却可在诸子百家的典籍里,知道、明道、得道、守道。

那么到底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呢?那就是:天道酬勤、地道酬善、人道酬诚、商道酬信、业道酬精。得这五道神髓者,不仅可独善其身,也能兼济天下。

1、天道酬勤

“天道酬勤”取典于《周易》卦辞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和《尚书》“天道酬勤”,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。何为勤?珍惜时间,辛劳认真为勤。何为奋?奋发有为,自力创造为奋。勤奋的人大多都是有着辛劳奋力的思想,所以勤奋的人能努力的对待所有的事,因此勤奋的人在自身发展上也更加的得力。

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,年轻时候,欲说服秦王实行连横政策,十次上书都未被采纳。这时他的衣服已经穿破,盘缠也已用光,面如枯槁,只得打着裹脚,穿着草鞋,背着书籍,挑着行李,怀着惭愧的心情离开秦国。

回到家,妻子不下织机迎接,嫂子不为他做饭,父母不同他答话。但他并没有责备家人,也没灰心丧气。而是当天晚上就打开数十个书籍中的大量书籍,从中找到辅佐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姜太公所著的兵书《阴符经》,立即伏案阅读,并选择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断熟悉,反复揣摩。读至深夜疲劳欲睡时,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精神,致使鲜血沿大腿流到脚后跟。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,仔细研究,终于掌握了书中的精髓,确立了制秦的策略。然后他再次周游列国,说服赵、魏、齐等六国合纵抗秦。他自己也同时佩六国相印,成为前无古人的六国之相。

一个人的成功,环境、天赋、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要依赖自身的勤奋与努力。人生是长跑,不仅仅考验速度,更重要的是考验耐力。应当说,机遇对大家都是公平的,它不会一直特别垂青于某个人,也不会永远回避某个人。挫折与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,勤奋和刻苦才是真正的成功法宝。

靠天才能做到的事,靠勤奋同样能做到;靠天才做不到的,靠勤奋也能做到。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,让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同样可以赢在终点。

2、地道酬善

“地道酬善”出自《周易》卦辞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寓意助人行善,逢凶化吉。

善良,人人向上提升为善;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。合起来,善良的意思是,人人具备的、向上提升的本质、本性、本能。自古以来就有善有善报的说法,正所谓“祸福无门,唯人自召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”。

春秋时,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,赶紧给他食物。那饿汉却只吃一半,赵盾问他原由,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。赵盾怜其孝心,让他尽情吃,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。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,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,救出赵盾。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,他回答道“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。”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,武士不告而退。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,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。

有一种品德,看不见摸不着,但能用心体会,它就是善良。人在自我向上提升、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,必定利于他人、利于众生而被众口所赞颂,立成品;与此同时,其若自愿舍去其品积累所得(功、名、利、禄等)的回报、反馈社会,即积累成德。善良不需要安排,不需要策划,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修养。

真正的善良是以诚相待,不欺骗,不撒谎,以诚恳善良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。真正的善良,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乐善好施,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走出困境。一个善良的人,会蔚蓝成海,一个善念,会辽阔成整片草原。

而当下,我们只需要播种一个善良,传递一缕温暖,让心中灿烂成海,互相取暖,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。

3、人道酬诚

人道即人生之道,《易·系辞下》中言:“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。”经过儒家的不断修饰,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。人道,成为一种对做人基本价值的追求,成为一种是否还称得起为人的底线。《中庸》里讲:“诚之者,人之道。人要真诚,做事如做人,先学做人、后学做事。

晏殊少年时,张知白以“神童”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,召至殿下,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,就命晏殊做试卷。晏殊见到试题,就说“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,有草稿在,请另选试题。”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,便赐他“同进士出身”。

入朝办事后,当时天下无事,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,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。而晏殊却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。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,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。原来,皇上认为:“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,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,这么谨慎忠厚的人,正可教习太子读书。”

晏殊上任后,有了面圣的机会,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,晏殊语言质朴不拘,说:“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,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。臣如果有钱,也会去宴饮,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。”皇上因此更欣赏他,眷宠日深。仁宗登位后,得以大用(官至宰相)。

诚实守信、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,更是为人处世之本。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,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,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东西。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,不歪曲,不篡改事实,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,光明磊落,言语真切,处世实在。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,趋炎附势,见风使舵,争功推过,弄虚作假,口是心非。

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社会公德,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。

4、商道酬信

“商道酬信”出自《论语》“民无信不立”,反映诚信经商,无往不利。

《摭青杂记》曾有过一段记述:宋代东京樊楼旁边,有一家小茶坊,铺面潇洒,器皿雅洁,买卖十分兴隆。北宋熙宁元丰年间(公元1068~1085年),一位姓李的士人与朋友在此店饮茶,匆促之间,将一个装有几十两黄金的钱袋遗落在桌子上走了。数年之后,李某再次来到这个茶馆,与同行的朋友提起这桩往事。店主听见,立即插话说:“官人所说的这个钱袋,被小可拾得。如果你说的数额相符,便可领去。”李某极为吃惊,兴奋地说:“店家果真拾得,我当奉送一半。”店主笑而不答。

茶坊中有个小阁楼,店主扶梯而上。只见楼上收藏了大量顾客遗失之物,有雨伞、木屐、衣服、器皿之类,每一件都用纸条标明:某年某月某日,某种形状的人遗失。店主在楼角寻得一个小包袱,仍原封未动,取下楼来询问李某。李某报了包中黄金的块数和重量。当面打开检点,所言相符,店主立即全数交还失主。李某取出一半要送给这位至诚君子。店主却推辞说:“小可如果重利轻义,早就全部藏进自己腰包里了。”于是,李某感激万分,在座的顾客们也都以手加额,大为称颂。

为商者要想获得成功,离不开顾客的信任和支持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者,无不强调信誉第一,忠诚至上,把“信”作为立身之本。信用、信誉是商人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。一个企业与公众之间,绝不能运用诡诈之术,弄虚作假,而应该“一诺千金”,把“信”作为立身之本。

“得黄金万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如今,从这句古语化出的成语“一诺千金”已成为商人“信誉第一”的代名词。惟有言必信,行必果,才能赢得人心,引来财源滚滚。

5、业道酬精

“业道酬精”典出韩愈《进学解》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”。揭示了勤学苦练、术业精进的道理。

孔子年轻的时候,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。师襄子对孔子说:“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,可以学新的曲子。”孔子回答:“不行啊,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对孔子说:“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,可以学新曲子了。”孔子说: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。

又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说:“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,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。”孔子却说:“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。”

就这样,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。有一天,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,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:“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,这个人皮肤黝黑,身材修长,胸怀开阔,志向高远,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!”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,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:“你真是圣人啊,这首曲子就叫作《文王操》。”

成功与否,取决于你是否精于此道。精通绝不仅限于专业技术,专业技术是必要条件,但不是充要条件。业道酬精,如何做到精呢?首先要精于专业技术。不仅仅是把眼前的事情当作赚钱的工具,更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,对所做事情、所造产品精益求精、精雕细琢的精神。做任何事只有做到心到、神到、手到,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
再就是要有精干的精神,用切实有用的思维和眼光审视自己,从中找出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东西,今天找一点、明天找一点,持续改进,只要能有正确的审视眼光,假以时日肯定会找到有价值的东西,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,积少成多,逐步积累,持续改进,必将会出类拔萃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