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来自实验室的研究,活化戊二醛的理论氧气需求(ThOD)为 1.92 ppm,而实际的化学氧气需求(COD)为 1.88 ppm。所以我们在使用戊二醛时也要小心水族缸缺氧发生的可能性。
不过戊二醛本身对于水族生物的毒性其实不高,但是这因种类而易。。针对三种淡水与海水生物戊二醛的「急性中毒」的研究,戊二醛的无可观察作用浓度(NOECs)为 0.029-2.5 ppm(藻类)至9-24 ppm(大剑蚤)之间。而针对「慢性中毒」的浓度而言,则介于 0.31 ppm(藻类)至 4.25 ppm(大剑蚤)之间。这样的结果显示,戊二醛的毒性并不会因重复暴露而增加。
至于戊二醛对于一些水生生物的半致死浓度(LC50),从 3 ppm 到 56 ppm 的研究报告都有,不过这些浓度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正常使用浓度。
根据针对绿藻的研究,当戊二醛的浓度达到 1 ppm 时,绿藻的成长就受到了显著的抑制。不过水草爱好者比较在意的还是戊二醛如何提供水草碳元素。如果根据美国 Seachem 针对 Excel 的说法,Excel 在进入水草细胞内以后,能够以光合作用中间产物的方式直接被水草利用。但 Tom Barr 的看法就比较保留了,他认为 Excel 在进入水草细胞内以后,还是回被分解成 CO2 才被水草利用的,他并且打算以碳十四(C14)来追踪研究这一机制,我们就拭目以待了。 至于戊二醛是如何杀藻的,如果根据 Tom Barr 的说法,这主要和戊二醛抑制了碳酸酐(Carbonic Anhydrase)造成的。对于结构比较简单且不具气孔的水草与藻类而言,二氧化碳经过表皮层扩散进入细胞中必须透过碳酸酐的作用,如果碳酸酐受到了抑制,藻类与水草便无法利用 CO2,因此造成了死亡。
举例来说,墨斯含有气孔,因此不会受到戊二醛的影响;鹿角苔不含气孔,就会受到戊二醛的毒害了。
如果我们由 Tom Barr 所提出的碳酸酐受抑制的角度来思考,我个人觉得戊二醛的活化剂添加或许能加强杀藻的功能。因为活化剂主要成分是小苏打(NaHCO3),我们在水族缸中使用了小苏打,一方面提供了 HCO3,另一方面升高了 pH 值,这都会使水中的游离 CO2 大幅减少,水草或藻类被迫必须使用 HCO3 作为无机碳元素的来源,而水草或藻类要利用 HCO3 时,碳酸酐的角色就更重要了,可是此时碳酸酐却受到了抑制…,但如此一来,很可能原本没事的水草和藻类也会连带受遭殃。但上述终究只是个人的假设,必须有客观的研究来证实才是。但如果我们使用戊二醛的目的是在提供碳元素,那么 cidex 所附赠的活化剂就可以免了,因为水草终究偏好 CO2 而不是 HCO3。
1.添加戊二醛的同时必须增加水草缸里的溶氧量。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a.提高外滤出水口高度,使其高于水面; b.添加打气泵 c.还可以选择小功率内滤贴近水面吹
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戊二醛在分解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,同时也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,当水草新陈代谢十分旺盛的时候,会形成很多氧气泡,这个时候如果加入戊二醛,氧气泡会很快消失,这足以说明其消耗氧气之量大。这个时候,如果不增加氧气,硝化系统会受破坏(硝化细菌是好氧菌),鱼虾和各种生物也会因缺氧而死亡。
2.添加的时候由少渐多,不要盲目的认为有了氧气就可以任意多加。那么加多少合适呢
一般来说,一个200升水体的水族箱,添加25%的戊二醛是每天10毫升。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,2%的就需要添加100多毫升,可能感觉有些多,没关系,第一天添加1/3,也就是30-40毫升(当然要打氧),第二天再增加1/3(出现意外可以减少),三天之后你会发现 藻类有明显变化,而水草却越来越水灵。掌握了适合自己水族箱的正确用量,以后再加的时候就心中有数了。
戊二醛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补充炭源,同样要注意以上两点,所不同的是,需要在开灯时间添加,剂量减少为除藻的1/5。 以前有很多朋友担心添加戊二醛会对水草特别是苔藓类有致命作用,对鱼虾也很不利,甚至会破坏消化系统,那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,大年初五翻缸,2月16日开始添加戊二醛,按照此方法试验一个星期以来,缸内藻类基本清除干净,水草(包括珊瑚等各类moss)、鱼虾都安然无恙,实在不忍心独享,在征求了渔翁的同意之后,发上来与大家共享,有不对的地方还是请多包涵。
通常治黑毛藻剂量为40L水下2%浓度戊二醛5ML,无需换水,且24小时后分解完毕,可每日添加。